年纪大了,**怕的就是跌倒。对于很多老人来说,跌倒的潜在威胁不亚于心脏病、中风等疾病的发作,甚至很可能威胁生命安全。我们该如何了解自己是否存在跌倒风险并及早规避呢?本文就通过一套自测题来逐步揭晓答案。
-1-
**容易跌倒的6个时刻
跌倒比较大的影响是引发骨折,主要部位为髋关节、脊椎骨、手腕部等处,其中髋关节骨折**严重,30%的患者能恢复到先前的移动水平,50%会丧失**生活能力,半年内死亡率可能达到20%-25%,故而常常将髋部骨折称为“人生的***一次骨折”。
由于老人对疼痛的感知力差,往往忽视问题,越拖越严重。所以如果老人跌倒,出现身体不适,一定要尽快就医。以下六个老人容易跌倒的时刻须多加注意。
图片
图/摄图网
1. 起床时
清晨是***的高发时段,血压、血糖等指标可能不稳定,易令人产生头晕、***、眼花、胸闷等症状。
此时如果急着起身活动,跌倒风险**增加。建议老人慢慢起身,动作放缓。
2. 洗澡时
浴室湿滑,老人行动力下降,洗澡难免用时更长。当温度逐渐升高会导致血管收缩、出汗增多,造成缺氧、头晕、目眩等症状。
尤其是患有***、***等***的老人,不宜洗太长时间。注意在浴室铺设防滑瓷砖、防滑垫等,条件允许可以选择坐浴。
3. 起夜时
据临床统计,超过50%的老人骨折是起夜时跌伤造成的。起夜时的血压变化造成脑供血不足,造成短时间头晕,而夜间光线昏暗,老人视力差,再加上半夜头脑不清醒,极易摔伤。
所以比较好在老人手边安置一个夜灯,或老人起夜时叫醒家人搀扶。
4. 接电话时
很多老人一听到电话铃响或震动就会条件反射地紧张,急着去接听,忽略了肢体动作的协调性。
不要给老人选择过于尖锐急促的铃声,老人也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慢慢接听电话的习惯。
5. 上下车时
拥挤的公共交通很容易让老人跌倒,所以老人比较好不要去挤公交。
腿脚不灵活的老人应配备拐杖,尽量选择有家人陪伴时或人少时出行,避开交通高峰期。
6. 坐扶梯时
老人的平衡能力差,即使扶着扶手,也可能站立不稳。所以尽量选择乘直梯,如果只能选扶梯,应保持双脚等肩、分开站立的姿势。
-2-
跌倒风险自测
1. 连续五次“坐立”完成速度如何?
A:12秒之内能完成
B:12秒之内不能完成
解答:B
图片
五次坐立试验,如果能在12秒之内完成,说明下肢力量比较好,如果完成速度较慢,超过12秒了,说明您的下肢肌肉力量可能存在问题。而肌肉力量的下降,往往和跌倒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。
肌肉的功能差一方面是维持平衡的能力会下降,另外一方面我们日常行走或者跑步,其实都是靠肌肉的力量在维持,所以如果肌肉的力量不够平衡不好,很容易跌倒,再一个就是整个行走运动起来的功能也会下降。
2. 三米折返走多久能完成?
A:12秒以内
B:超过12秒
解答:B
图片
三米折返计走是针对下肢力量、上肢力量、身体平衡和协调性进行的一项测试,它可以对人体的肌肉情况进行一个综合的判定。
在测试的时候,千万不要贪快,要以正常的步速进行测试,以防跌倒等意外发生。
如果您是65岁以上的人群,测试完成时间在12秒以内,属于正常现象;如果超过12秒,那么跌倒的风险就会增高,需要引起警觉。
3. 测量小腿围是多少?
A:≤31cm
B:>31cm
解答:A
图片
小腿围是客观反映下肢肌肉含量和肌肉功能的一个指标,主要是反映肌肉的含量。
拇指和食指环扣在小腿**粗的位置,不能把它扣住,说明你的小腿肌肉含量饱满,如果两个手指扣住小腿完全环绕住了,就说明小腿的肌肉不够饱满。
图片
那除了用双手环扣小腿这种简单的自测,还可以借助一把软尺,更直观测量腿围。
图片
首先我们的小腿要垂直于地面,然后用软尺去测量小腿**粗的位置,如果小于31厘米,就说明你的小腿太细了,那么就反映你的小腿的肌肉量不够饱满,这样就会有跌倒的风险。
4. 是否有以下病史?
A:**
B:慢性心衰
C:慢性肺病
D:认知功能障碍
解答:ABCD
图片
老年人一般有很多慢性疾病,慢性炎症性的疾病、**类消耗性的疾病,或如慢性心衰、慢性肺病这些消耗性的疾病,都会造成人体肌肉含量不同程度的丢失,导致肌肉功能下降,从而增加跌倒的风险。
此外,认知功能有所下降也会增加跌倒的风险。
-3-
小贴士
要想预防跌倒的话,**简单也是**直接的方法,就是通过科学的锻炼,增强我们的肌肉力量,来降低跌倒的风险。
锻炼下肢肌肉力量的方法一:
把弹力带绕在腿上打结,在弹力带的阻力下,平行把脚向前伸缩。
图片
锻炼下肢肌肉力量的方法二:
把弹力带绑在椅子上,套上脚掌,脚掌用力往回勾。
其实您在平时休息或者看电视的时候,就可以做这两项运动,每天坚持做一次,感觉自己稍微有一点点出汗,这种程度就可以了。
注:本文内容*供参考。
来源:老年日报
编辑:春树养老
四川颐锦养老服务集团有限公司
四川颐锦养老服务集团旗下有3家公司5家养老机构,前身系1993年在成都三圣乡创办的“成都幸福乐园养老院”是我国开办很早的一家民营养老机构,至今拥有27年养老经验。
我院以专业护理与情感交流相结合的模式,重视老人在生理与心理的双向需求。服务于自理、半自理、失能、失智老人,同时也服务有智障、残疾、及术后待康复的群体,拥有医养一体的养老环境,更好的为需要支持的老人提供及时、便利的护理、康复、医疗和养老服务,让老人有病及时医疗,无病康复养老。
免责声明: 本页面所展现的信息及其他相关推荐信息,均来源于其对应的商铺,信息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由该信息的来源商铺所属企业完全负责。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 版权和其他问题,请及时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核实后进行删除,本网站对此声明具有最终解释权。
友情提醒: 建议您在购买相关产品前务必确认资质及产品质量,过低的价格有可能是虚假信息,请谨慎对待,谨防上当受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