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肌少症”是老人症候群之一,有医学**指出,人体骨骼肌肉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,年过40,肌肉量会以每十年减少8%的速度流失;70岁后则以每十年减少15%的速度加速流失,如同骨质流失,这是必然历程。
肌少症的特征是持续且全身的骨骼肌重量减少、功能退化,可能伴随着失能、生活品质下降,甚至生活无法自理以及死亡风险增加。
击退肌少症,可以从“健走”做起,健走可以增强肌肉耐受力。有研究显示,走路速度与寿命呈正相关。
肌少症5大征兆
走路迟缓
室内平地行走困难(6米内行走,每秒速度少于80厘米)。
握力下降
取物困难,拿不动5公斤重物、毛巾拧不干。
行动吃力
从座椅起身变得困难,例如需要撑扶手才能起身;爬10阶楼梯出现困难,例如爬两三下就需要休息。
反复跌倒
跌倒机率增加,过去1年连续跌倒2次以上。
体重减轻
非刻意减轻体重,6个月内体重轻5%。例如,原本体重60公斤的老人,半年内无缘由地减少3公斤,就应注意。
倘若家中老人符合以上描述,有可能是罹患肌少症的早期症状,若是健康老人渐渐出现上述状况,照护者要有所警觉,营养不足、慢性疾病同样会加速肌肉流失。
罹患肌少症的长者容易因四肢无力、平衡变差而跌倒的高风险,若已患骨质疏松,更面临骨折高风险。
有医生提出:“目前虽然没有针对肌少症的药物,但找出病因予以***,搭配持续运动、丰富饮食,肌少症仍具可逆性。”
适合老人的三大类运动
物理***师提醒,理想运动次数是每周3至5次,每次20~30分钟,可依照个人肌耐力程度,选择**适合老人的3大类运动:
一、强化心肺功能以及肌耐受力:有氧舞蹈、快走、骑脚踏车、游泳。
二、增进身体弹性以及平衡感:太极拳、徒手操、瑜伽。
三、重量训练:哑铃、弹力带。
关于健走
脚是人的第二颗心脏,走路速度也是一种生命象征。
能活到平均寿命的人,走路速度大约为每秒80厘米。对75岁以上的人来说,这个数据尤其精细。
健走对老人来说,除了比较容易实践,对心理也有正面效益。专心走路时,脑子能够充分休息,不胡思乱想,而肌肉的收缩能够产生脑内啡,解除焦虑,愉悦心情。
走路时,通常先脚跟落点,脚偏外侧到大拇趾然后脚会踮起来,再换脚走,踮起脚的那一刹那,整个脚底的肌肉是提高的,再落地,整个脚底受到刺激,有助于末梢血液循环与神经刺激。
有规律的健走,除了双腿结实有力气,更可以促进身体所有部位健康,前美国总统艾森豪的心脏外科主治医师保罗怀特博士比喻“脚是人的第二个心脏”。
如果老人生病卧床已经逐渐迈向复原,建议在体力允许的范围内,尽快下床走路。当双腿训练的强健有力,不担心走路会跌倒,就可顺利执行日常生活功能,觉得有能力照顾自己,踏出家门扩大活动范围,心情也会跟着明朗起来。
文章来源:大人社团网站
四川颐锦养老服务集团有限公司
四川颐锦养老服务集团旗下有3家公司5家养老机构,前身系1993年在成都三圣乡创办的“成都幸福乐园养老院”是我国开办很早的一家民营养老机构,至今拥有27年养老经验。
我院以专业护理与情感交流相结合的模式,重视老人在生理与心理的双向需求。服务于自理、半自理、失能、失智老人,同时也服务有智障、残疾、及术后待康复的群体,拥有医养一体的养老环境,更好的为需要支持的老人提供及时、便利的护理、康复、医疗和养老服务,让老人有病及时医疗,无病康复养老。
免责声明: 本页面所展现的信息及其他相关推荐信息,均来源于其对应的商铺,信息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由该信息的来源商铺所属企业完全负责。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 版权和其他问题,请及时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核实后进行删除,本网站对此声明具有最终解释权。
友情提醒: 建议您在购买相关产品前务必确认资质及产品质量,过低的价格有可能是虚假信息,请谨慎对待,谨防上当受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