养生千万条 科学***条
图片
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,各种各样的养生消息也铺天盖地而来,例如“晨练越早越好”、“血脂高不能吃蛋黄”、“多吃五谷杂粮粉好处多”、“趁热吃,对肠胃更好”……很多人对这些“养生建议”深信不疑。
图片
***,
中国脑心健康管理师就为大家分享,
老年人养生误区的一些小知识,
希望能帮到大家。
01
误区一:晨练越早越好
不少中老年人有晨练的习惯。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院士认为,晨练并不利于他们的健康,特别是在寒冷时节。
清晨锻炼是“健康***”,很容易诱发血管痉挛,进而引发脑中风等。
图片
另外,由于身体机能老化,晨起后短时间内肌肉、四肢等运动***还处于松弛状态,很难一下子提到较高的水平,这时锻炼,容易摔伤、碰伤、扭伤身体。
**建议
有晨练习惯的老人,等太阳出来后,大约9点到10点再去活动才是**明智的。因为太阳出来前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较高,即便是公园空气质量也较差,而且多晒太阳可促进钙质合成和吸收。
每天下午4~5时是比较好锻炼时间,其次是晚间饭后2~3小时。此外,雾霾天气不适合晨练。
图片
02
误区二:血脂高不能吃蛋黄
很多老人认为蛋黄含有大量胆固醇,自己血脂高不能吃蛋黄。
**表示,胆固醇是维持正常代谢必须的物质。80%的胆固醇是内源性的,从食物中来的外源性的只占20%。
图片
鸡蛋中含有大量卵磷脂,是维持记忆和思维的物质。不吃鸡蛋或只吃蛋白不吃蛋黄,会失去很多必要的营养素。
**建议
正常人每天吃1个鸡蛋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、患糖尿病、心血管病者每两天吃1个鸡蛋比较合适。
03
误区三:常吃五谷杂粮粉好处多
俗话说,多吃五谷,不生杂病!很多人都知道吃五谷杂粮的好处,于是“五谷杂粮粉”悄然流行起来,觉得杂粮粉又方便,好处又多!但其实恰恰伤身。
图片
吃五谷杂粮之所以有助于健康,一方面五谷杂粮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,促进肠胃蠕动;另一方面也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。但把五谷杂粮磨成粉后,膳食纤维没了,剩下的只有淀粉和糖类。
**建议
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夏萌提醒,常吃五谷杂粮粉对血糖的提升速度更快,对身体不利。
图片
天天这么吃很有可能吃出糖尿病,无论有没有糖尿病,都不建议多吃。
04
误区四:趁热吃对肠胃更好
“民以食为天”,中国人爱吃,也热爱“食补”。炒、爆、熘、烧、焖等五花八门的烹饪方式,而且有什么东西都“趁热喝”、“趁热吃”的习惯。
图片
嘴的欲望是满足了,消化系统的负担就太重了,人们吃热的食物、多喝热水,但却没想到过热饮食对食道的伤害。
**建议
人的食道,十分柔嫩,只能承受50到60℃的温度,超过这个温度,食道的黏膜就会被烫伤。
日常生活中,不要吃过烫食物,温度都尽量控制在60℃以下,刚出锅的菜凉一凉再吃,捞出的火锅菜放在盘里凉一会儿,刚沏好的茶更不要着急喝。
05
误区五:饭后吃水果
吃饱饭后再吃水果,会增加能量的额外摄入,增加肥胖的概率。另外吃饱饭后胃被充满,肠道开始工作,此时再进食许多水果会加重胃的负担。
图片
那正确的水果吃法是什么呢?
1
餐前吃水果
(柿子不宜在餐前吃)
这样用餐时不会很饿,但是要记住吃饭时应减少相应的主食。
2
水果同正餐一起吃
这样吃,水果代替部分主食是非常好的饮食方法。水果是低热量食物,其平均热量*为同等重量米面的 1/8 到 1/4。
**建议
水果同正餐一起吃,代替主食是可以的。
图片
因为水果中的果糖也是碳水化合物,果糖在肠道吸收后到达肝脏可以被肝细胞利用转化为能量,过多的果糖会转化成葡萄糖。一般来讲,200克苹果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相当于25克米面里的碳水化合物含量。但是如果把水果代餐,也就是说吃了水果不吃其他食物,这是不提倡的。
温馨提示
图片
养生千万条 科学***条
图片
这些养生误区,
大家都掌握了吗?
一定要提醒您身边的家人朋友看看,
这是关乎大家健康的大事!
四川颐锦养老服务集团有限公司
四川颐锦养老服务集团旗下有3家公司5家养老机构,前身系1993年在成都三圣乡创办的“成都幸福乐园养老院”是我国开办很早的一家民营养老机构,至今拥有27年养老经验。
我院以专业护理与情感交流相结合的模式,重视老人在生理与心理的双向需求。服务于自理、半自理、失能、失智老人,同时也服务有智障、残疾、及术后待康复的群体,拥有医养一体的养老环境,更好的为需要支持的老人提供及时、便利的护理、康复、医疗和养老服务,让老人有病及时医疗,无病康复养老。
免责声明: 本页面所展现的信息及其他相关推荐信息,均来源于其对应的商铺,信息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由该信息的来源商铺所属企业完全负责。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 版权和其他问题,请及时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核实后进行删除,本网站对此声明具有最终解释权。
友情提醒: 建议您在购买相关产品前务必确认资质及产品质量,过低的价格有可能是虚假信息,请谨慎对待,谨防上当受骗。